“亮剑精神”这四个字,现在提起来谁不知道?自从那部神剧火了之后,它就像个文化烙印,刻在了我们心里,从军营到商场,哪儿都有它的影子。
比如西藏军区某旅的刺杀训练,媒体报道时就用了“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铁血精神”,听着就带劲。就连演艺圈,老戏骨张光北都呼吁大家拿出“亮剑精神”,去整顿乌烟瘴气的网络环境。
可聊得最多的,还得是军事和国际关系。这就引出了一个很多人心里犯嘀咕的问题:咱们既然这么推崇“狭路相逢勇者胜”,那为啥面对美国佬在家门口的各种小动作,不像邻居俄罗斯那样,直接抄家伙上去硬刚呢?
这事儿吧,得从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说起:小不忍则乱大谋。美国现在特别鸡贼,就爱躲在后头拱火,怂恿日本、菲律宾,还有岛上那帮人天天搞事情,巴不得你先急眼,先动手。
你想想,只要咱们这第一枪打出去了,那在国际舆论那个大擂台上,咱们立马就从受委屈的“苦主”,变成了主动挑事的“刺儿头”。千万别小看这看不见的战场,和平年代,唾沫星子淹死人,笔杆子有时候比真枪还厉害。
前几年有部电影叫《南京照相馆》,把这事儿讲得特明白。当年小鬼子在南京干了什么,我们都清楚。可他们一边干着禽兽不如的事,一边却在镜头前摆拍各种“中日亲善”的照片,发给全世界看。
他们图啥?不就是想把水搅浑,把侵略粉饰成“解放”,把罪行包装成“误会”么。要不是有罗瑾先生那样的英雄,拿命换回了记录屠杀真相的底片,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可能真就是那些虚伪的摆拍了。
再看看眼前的俄罗斯,教训就更深刻了。俄乌冲突一开打,俄罗斯在舆论上就吃了大亏。西方媒体铺天盖地,绝口不提北约怎么步步紧逼,就把“入侵者”的帽子死死扣在俄罗斯头上,然后号召全世界一起制裁它、孤立它。这哑巴亏,吃得太大了。
舆论只是第一层,更深的,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打仗永远是没办法的办法,是下下策。中美这场世纪博弈,我们手里的牌多着呢,犯不着上来就扔王炸。
战争的代价有多大?看看俄罗斯就知道了。资料显示,俄乌战争已经打了好几年了。虽然现在俄军在战场上好像占了点上风,可这背后付出的代价,简直是剜心割肉。
之前咱们就聊过,这场仗打下来,俄乌两国的人口增长率都惨不忍睹。这可不是小事,人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年轻人都在前线消耗掉了,几十年后谁来搞经济?谁来搞创新?为了眼下的一时之气,赌上整整一代人的未来,这笔账怎么算都亏。
相比之下,咱们的应对就高明多了。你看,当特朗普总统挥舞起关税大棒时,我们没有跟着喊打喊杀,而是反手就在稀土和相关技术出口上加了把锁。这一招,精准地点在了美国的穴位上,他们在高科技领域离不开这个。美国那边立马就坐不住了。
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巧劲儿,既能达到目的,又把损失降到最低,不比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硬碰硬香吗?
最后这一点,最考验一个国家的战略定力。国际关系这盘棋,它是个活的,今天还是死对头,明天可能就得坐下来一起喝茶。正所谓“一彼一此,岸谷之变”,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谁能想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还有过一段蜜月期呢。当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苏联,咱俩那叫一个亲密。我们从美国学到了先进技术,美国也从我们这儿见识了不少精妙的战术。
军迷圈里有个段子,说那会儿的交流,让解放军知道了什么叫“火力覆盖真省事”,也让美军领教了什么叫“战术穿插真省钱”。这就是当年互相学习的真实写照。
后来苏联没了,世界格局变了,中美关系也开始一路摩擦。而当年苏联的大儿子俄罗斯,兜兜转转几十年,现在反而跟我们走得越来越近,成了背靠背共同反对美国霸权的好哥们儿。
所以你看,国家关系是流动的。正因如此,处理矛盾的时候就不能太极端,得留有余地。一言不合就把桌子掀了,把关系彻底搞僵,以后形势变了,想缓和都找不到台阶下。看看现在咱们跟日本的关系,就知道其中的滋味有多复杂了。
说到底,我们提倡“亮剑精神”,不是要做一个头脑发热的莽夫。真正的亮剑,是敢于斗争的血性,更是善于斗争的智慧。它不是让你随时随地都拔剑砍人,而是要求你在国家民族的核心利益受到侵犯时,有敢于亮剑的决心,更有能够一击制胜的能力。
不学俄罗斯那样硬刚美国,不是怂,而是我们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这是对历史经验的尊重,也是对国家未来的负责。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能因为一时的意气用事,打乱了我们几代人精心谋划的宏伟蓝图。这,才是“亮剑精神”在新时代最深刻的含义。
证券配资APP,途乐证券,嘉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