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的政局突变就像一部现实版《权力的游戏》,只不过主角们的套路比电视剧还狠。
上个月底,当那位曾扬言要推翻阿萨德政权的新总统沙拉阿,突然派自己的外交部长希巴尼飞往莫斯科,和普京、拉夫罗夫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时,躲在莫斯科某个角落的阿萨德怕是要气得摔杯子。
这画面简直魔幻——要知道,俄罗斯可是当年亲自下场帮阿萨德稳住江山的老铁啊!
你品,你细品。
普京政府这手操作,不是简单的“变脸”,而是把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主义玩到了极致。
从2015年俄罗斯战机呼啸着降落在叙利亚机场,到去年年底阿萨德仓皇流亡莫斯科,再到如今俄方会议室里坐着的是他曾经的死敌,这剧情反转得比中东沙漠里的沙尘暴还快。
背后没啥复杂的道德戏码,纯粹是冰冷的利益计算:当老盟友成了绊脚石,换张桌子吃饭才是硬道理。
时间倒回去年冬天那个寒风刺骨的夜晚,2024年12月8日。
大马士革城里枪炮声震得窗户嗡嗡响,曾经不可一世的政府军像被戳破的气球一样迅速瘪了下去。
反对派武装的推进速度快得吓人,阿萨德的核心圈子眼见大势已去,连金银细软都来不及打包利索,就被亲信簇拥着冲向机场。
那架载着阿萨德全家和几个心腹的飞机几乎是擦着战火起飞,目的地只有一个:莫斯科。
有传言说,飞机升空时,机舱里死一般的沉寂,只有引擎的轰鸣像送葬的哀乐。
普京政府接下这个烫手山芋时,姿态做得相当“人道”。
官方的说法是“基于人道主义考量提供临时庇护”,但明眼人都懂,这哪是收留落难朋友,分明是处理一个政治包袱。
流亡领袖的住处被捂得严严实实,普京更是压根没露面见这位落魄“兄弟”,生怕沾上一身晦气。
俄罗斯的动作比想象中更利索,阿萨德前脚刚落地,俄罗斯国防部后脚就开始收拾他们在叙利亚的“家当”。
六个军事基地,呼啦啦撤走了四个陆军基地的兵力和装备,剩下塔尔图斯那个面朝地中海的深水良港,还有赫梅米姆那个能起降重型战机的空军基地,被攥得死死的。
为啥死守这两个地方?
说白了,没了它们,俄罗斯在地中海的军事存在就得缩水一半。
塔尔图斯是俄罗斯黑海舰队进入温暖水域的唯一跳板,赫梅米姆则像一把匕首插在中东腹地,战机起飞二十分钟就能覆盖半个冲突区。
丢了它们?
普京怕是连觉都睡不着。
反对派阵营里冒头的沙拉阿,这位前身是极端组织头目朱拉尼的狠角色,摇身一变成了临时政府的总统,还把名字改成了更温和的艾哈迈德·沙拉阿。
名字能改,处境可不好改。
坐在大马士革摇摇欲坠的总统府里,他面对的是一个被十二年战火彻底锤烂的烂摊子:国库空得能跑老鼠,政府公务员几个月领不到工资,老百姓饿着肚子等救援粮。
他倒是没被胜利冲昏头脑,没急着把残留的俄军一脚踢出去。
相反,他一边派兵把俄军基地围得跟铁桶似的严密监视,一边却悄悄递出了谈判的橄榄枝。
这操作很老辣——他知道光靠喊口号坐不稳位子,手里没粮没枪,背后没人撑腰,早晚还得被别的势力掀翻。
早晚还得被别的势力掀翻。
于是,一场奇特的博弈从今年一月就开始了。
俄罗斯这边,盘算的是怎么保住那两个比命根子还重要的基地;沙拉阿那边,手里捏着基地这张王牌,开出的价码也是刀刀见血:第一,阿萨德欠下的天文数字外债,得给我抹了!
要知道,因为国际制裁,叙利亚还债得靠飞机一箱箱运现金和黄金出去,跟电影里黑帮交易似的,这负担能把国家压垮。
第二,粮食和武器援助不能停,现在叙利亚人吃饭都得靠沙特和阿联酋偶尔发发善心施舍。
第三,交人!
把阿萨德弄回来,接受审判,给国内老百姓一个交代,也给自己立威。
俄罗斯外交官一听第三条,脑袋摇得像拨浪鼓。
引渡阿萨德?
那不等于昭告天下俄罗斯卖盟友吗?
以后谁还敢跟他们混?
这口子绝对不能开。
这场谈判拖拖拉拉搞了半年多,期间你来我往,全是套路。
二月份,俄罗斯试探性地派人去大马士革摸摸底。
沙拉阿这边的官员话说得挺漂亮:“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我们尊重历史关系,不想搞砸。”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也不想彻底翻脸,但好处得给够。
三月份,俄罗斯松了点口风,说可以“重新审查”阿萨德当年签的那些协议,尤其是那份允许俄罗斯白用军事基地49年的“不平等条约”,但关于引渡阿萨德?
免谈!
态度依然强硬。
到了四月份,沙拉阿自己放话了,语气显得更务实:“只要对叙利亚人民有利,我们的大门是敞开的,政治舞台上没有永恒的敌人。”
这话明显是说给莫斯科听的——基地可以谈,但看你给什么价。
五月份,双方接触升温,莫斯科正式发出了邀请函,虽然沙拉阿本人没立马动身。
六月份,俄罗斯负责中东事务的老牌外交家博格达诺夫出来打圆场,说对话进展顺利,随时欢迎大马士革的朋友来谈。
表面和气,底下估计还在为债务减免比例和武器型号扯皮。
眼看谈判快进入疲劳期,七月十六日,以色列的导弹突然打破了僵局。
几枚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砸向大马士革市中心,国防部大楼被炸得面目全非,连总统府边上也挨了炸,无辜平民倒在血泊里。
以色列那边照例说是炸伊朗支持的武装据点,谁信呢?
这顿炸,逼得叙利亚新政府不得不把精力从谈判桌转移到清理废墟和安抚民众上,也让俄罗斯捏了把汗——家门口乱成这样,那两个宝贝基地更显得不能丢了。
紧接着在七月二十八日,普京给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打了个电话,电话里说得冠冕堂皇:“我们坚定支持叙利亚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尊重各族群的权利,促进稳定和发展。”
这话听着像是给叙利亚撑腰?
其实更像是在警告各方别太过火,尤其是安抚沙拉阿政府:别慌,有我在,局面不会彻底失控。
普京这通电话更像是在为几天后的大动作铺路。
铺垫这么久,重磅戏码终于在七月三十一号上演。
沙拉阿派出了自己最得力的外交干将,外交部长希巴尼,直奔莫斯科。
这是新政府成立以来访俄的最高级别官员,信号再清楚不过了。
希巴尼先跟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关起门来密谈了好几个小时,双边关系、中东乱局、反恐合作……话题绕来绕去,核心还是那两个基地的未来。
会谈结束,拉夫罗夫抛出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邀请:诚挚邀请沙拉阿总统阁下今年十月莅临莫斯科,参加俄罗斯-阿拉伯联盟峰会!
这相当于国际上变相承认了沙拉阿政府的合法性,分量极重。
更惊人的是,普京也亲自出面接见了希巴尼,当面表达了“深化俄叙全面合作”的强烈意愿。
要知道,普京见流亡的阿萨德都推三阻四,如今却高调会见新政权的使者,这风向标转得够彻底。
明面上握手言欢,但桌子底下还在暗暗较劲。
沙拉阿政府咬死那三个条件:减债、援助、交人。
俄罗斯这边呢,端出来的是个“拼盘”:阿萨德绝对不能交(普京的底线不容触碰);债务问题可以“谈”(具体怎么减、减多少,没细说);粮食、能源这些救命的人道援助可以给;甚至答应恢复提供印钞所需的特殊纸张和技术,帮新政府稳住快崩溃的叙利亚货币经济。
至于那两个军事基地?
俄罗斯肯定是要继续占着用了,作为交换,答应帮着修点被炸烂的公路电厂之类的基础设施。
这结果,双方都不算完全满意,但都拿到了最紧要的东西——俄罗斯保住了战略支点,沙拉阿拿到了急需的经济援助和国际认可的门票。
典型的政治交易,各取所需。
普京这套操作,说到底就是四个字:冷酷务实。
当年花那么大血本挺阿萨德,看中的是他能守住俄罗斯在中东的桥头堡。
现在阿萨德连龙椅都被人掀了,再死抱着这块“化石”不放,除了消耗资源还有啥用?
难道要俄罗斯大兵为了一个失去国土的“总统”再去流血?
普京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中东这盘棋不能丢,塔尔图斯和赫梅米姆两个基地的价值远超阿萨德个人的死活。
放眼望去,伊朗被以色列压着打,一时半会儿喘不过气;土耳其野心勃勃想北扩;美国以色列巴不得俄罗斯彻底出局。
如果俄罗斯这时候拍拍屁股走了,留下的真空瞬间就会被对手填满。
保住基地,就等于保住了俄罗斯未来几十年插手中东事务的入场券。
至于阿萨德?
普京的处理方式像极了当年对待阿富汗前政府——提供个栖身之所,好吃好喝养着(据说阿萨德住在莫斯科郊外一处守卫森严的别墅里),但复辟?
门都没有。
普京不会公开出卖他(为了维护“不抛弃盟友”的表面形象),但也绝不会为了他去得罪手握实权的新政府。
沙拉阿这边呢,从曾经的极端武装头目蜕变为一国元首,也被现实狠狠教育了一课。
推翻旧政权靠枪杆子,治理国家光喊口号可不行。
他迫切需要国际承认,需要经济援助,需要稳住国内局面。
跟昔日的“后台老板”俄罗斯翻脸?
那等于把自己孤立。
所以他也选择了务实合作,哪怕心里对俄罗斯庇护阿萨德恨得牙痒痒。
这次莫斯科握手,改变的远不止叙利亚一家。
整个中东的势力都在暗中重新站队。
美国和以色列自然是暗爽:阿萨德这个伊朗的“老朋友”倒了,伊朗的什叶派之弧被撕开个大口子,短期内难成气候。
土耳其的埃尔多安则紧盯着叙利亚北部库尔德人控制区这块肥肉,盘算着怎么扩大影响力。
俄罗斯看似暂时稳住了局面,但手里的牌其实变少了。
它得像个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在土耳其(北约成员但有自己心思)、伊朗(传统伙伴但被削弱)、西方(虎视眈眈)之间小心翼翼地找平衡。
长期来看,普京这步棋的隐患也不少。
沙拉阿的根基毕竟脱胎于宗教色彩浓厚的反对派武装,他内部的支持者里还有不少强硬派。
现在为了现实利益跟俄罗斯合作,能压得住内部的不满声音吗?
哪天要是觉得俄罗斯给的好处不够,或者迫于内部压力,政策会不会再转向?
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对沙拉阿政府的人权记录和重建能力充满疑虑。
俄罗斯要想真正扮演“建设性角色”,不能光给枪给粮,还要推动真正的和解与重建进程,这难度系数极高。
同时,普京死保阿萨德不交人,也是个外交负担。
国际刑事法院早就盯上了阿萨德,隔三差五喊着要追究战争罪。
俄罗斯顶着压力硬扛,名声上肯定不好听,时不时就要被西方揪出来当反面教材批判一番。
最惨的还是叙利亚几千万普通老百姓。
仗是打得差不多了,可放眼望去,满目疮痍。
城市是废墟,家园成瓦砾,经济早崩盘,吃饱饭都是奢望。
重建的钱从哪来?
谁来主持公正的和解?
不同教派、不同族群累积的血海深仇怎么化解?
外部势力各深仇怎么化解?
外部势力各怀鬼胎的干预何时是个头?
这些都是压在叙利亚肩头,沉得喘不过气的大山。
至于那位躲在莫斯科别墅里的阿萨德,他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
政治生命结束了,成了博物馆里的展品,唯一的价值是提醒后来者国际政治的残酷。
复辟无望,普京不会支持;回国受审?
俄罗斯不同意引渡。
大概就只能这么在异国安安静静地“养老”,外面世界的纷扰,与他再无关系。
只是偶尔听到窗外关于新政府与俄罗斯合作的消息,心里的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叙利亚这场风云突变,给所有看客都上了一课。
什么血盟友情,什么意识形态,在国家利益这个硬道理面前,统统不堪一击。
普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中东的棋盘还在剧烈晃动,俄罗斯的下注暂时保住了部分筹码,但未来的博弈只会更加复杂难测。
叙利亚的重生之路,漫长且布满荆棘;而俄罗斯的中东棋局,也远未到终盘。
证券配资APP,途乐证券,嘉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