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点个“关注”真的不费劲,点击一下,以后每天都能刷到我更多有意思的故事,别犹豫!
沈醉这位老先生其实直到1975年才突然明白过来一件事他那个在监狱里跟自己装得十分积极接受改造的同事周养浩,其实一直在演。周养浩自从1950年被抓进去,到1975年获释,一直都在隐忍、装傻,整整十五年。故事怎么发展?你接着看。
1950年,南京政权那会儿的情报高手沈醉和周养浩被同时逮进了北京的监狱。两人在国内战争期间,给红色阵营添了不少麻烦,暗地里也惹过不少祸。但因为他们有抗日的历史功劳,红色组织没有第一时间把他们送上断头台,而是放到抚顺的战犯监狱慢慢改造,时间跨度从1950到1975,可别小看这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后呢?沈醉是真的想通了,出来后还当上了协商委员,为新中国做了些贡献。但另一位周养浩,其实压根儿没改变,只是一直隐藏自己。等刑满释放,他直接就奔美国洛杉矶去了,余生都留在那儿,再也没回来。所以沈醉后来回忆起周养浩,感叹这人的隐忍和狡诈还是如当年一样,从没变过。
说到周养浩,那得从“政治警察”这块聊起。1929年,蒋介石刚重新掌权,蓝色阵营内部风声不定,比如唐生智,很有想法,不时鼓捣反蒋。这让蒋介石危机感爆棚。那时候中统刚上路,军统发展的也挺慢,蒋介石干脆决定扩张自己的政治警察队伍。组织成立、挑选学员、搞训练班,蒋介石把这些交给会办事的周养浩负责。
周养浩这人见机快、心思细,明白蒋介石的意图后效率很高,找调查科的后台,联络关系。1931年日本打过来,先是淞沪,接着想端了南京,期间沿海、内陆的汉奸间谍一大堆。南京这边既要抗日还得防着自己人里头的左翼势力壮大,还怕民间的抗日运动越来越强。为了稳住自己地盘,打击异见,就是要找帮手。
蒋介石让周养浩去浙江警官学校搞特派员办,专门策划政治警察训练。后来,周养浩又在湖南临澧开了训练班,专挑各地学校高中以上毕业生,军委审批后正式定名“中央警官学校临澧特种警察训练班”,班主任就是他自己。为了紧贴作战需求,他还在福建建瓯培训特警,甚至挑出最能侦察的学员专门组成安全小组,守着蒋介石的身边。
别看名字是“警察训练班”,真正在这里培训出来的人和普通警察不一样,主要是侦察、情报、肃奸这些硬核工作,完全就是为政治安全服务。用中央警官学校名义,一方面是周养浩有权,另一方面其实是和另一位警察教育专家李士珍较劲,比谁更懂培养警力。但无论有啥分歧,最终目标都是维护蒋介石统治,警察教育的重点也是情报和肃奸这一套。
军统的故事又更复杂。起初它不过是复兴社里头的小部门,后来抗战一开,摇身一变成国民政府最大的情报机构,势力横扫全国,海外也有据点。军统之所以能玩得大,就是靠一波又一波的情报培训班,全国范围办了一百多次,成千上万人走上“特务”这条路。除了军统、中统,蒋介石还让全国各地警察系统也跟上,“政治警察”处处萌芽,势力范围日渐铺开。
说是情报人员和警察通吃各个秘密侦查,但本质还是不太一样,上头分属不同部门,蒋介石本想合一但始终没能搞成。比如警察这边,内政部警政司,也从没设立全国集中管理肃奸防谍的专门机构,其实都是各搞各的小几套。
中央要做得彻底其实有难度。抗战一打完,各路民主人士都想废掉这些情报部门,国际压力也很大,蒋介石顺势“改组”了军统、中统。此时如果再做全国性的政治警察,怕被民意质疑搞大规模监控,自己根基也不稳。周养浩自己那会也不敢和军统纠缠太深,生怕扯不清。
蒋介石时代想做顶层“大一统”政治警察系统,结果一直没成,但地方和各部门还是各有其路子,阴影下的政治警察在各地用不同名字继续发展。除了警察和情报系统,军队里也搞“肃奸”、“防谍”这一套。全国军队、军事学校都设有“政治训练处”,下面分科分股,力量逐步变得庞大。
到抗战爆发后,政治警察基本上全覆盖,军警特的融合更密了。军队里除了有自己的政治警察,还允许情报部门插手,集团军调查室、师级参谋、联络参谋啥的,都沾点情报线索。但军队不能直接搞打击,行动还是得靠专门情报人员干。
故事讲到这儿,还是那句话,周养浩挺能忍。他这二十五年如同钉子一样,从出狱到奔赴美国洛杉矶,一点没变。沈醉也只能感慨,狡猾劲头还在。你怎么看周养浩这过山车一般的一生?或者对他最后的选择有啥想法?下面评论区等你聊,疑问也随时告诉我,有啥不懂的,都会立马回复你!
证券配资APP,途乐证券,嘉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